全国楼凤兼职网站-同城约100元一晚,同城快餐,本地同城200元快餐服务网站

中国文明网  联盟网站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网站首页 公益广告 文明播报 文明创建 文化宣传 乡镇动态 乡村文明 文明时评 主题活动 视频专题 领导讲话 图片新闻 志愿服务 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简报 资料中心 文明要闻 公示公告

当涂再添新打卡地!全国首座千字文数字馆开馆

来源: 当涂县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5-03-24

千年蒙学经典《千字文》遇上数字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3月22日全国首座以《千字文》为主题的数字馆当涂千字文数字馆正式开馆该馆以“科技+文化”的创新模式让1400年前的蒙学经典在光影中焕发新生为传统文化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三大启蒙读物之一,由南朝当涂才子周兴嗣受梁武帝萧衍之命,将王羲之书法作品中的1000个不同的字,一夜编撰成文,其内容包含天文地理、历史人文、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也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微型百科全书,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当涂千字文数字馆馆长 冯金城:1000多年来,这本奇书代代相传,抚育了我们华夏的伟大子孙,当涂作为千字文的故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要将它发扬光大,特别是要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们能够了解这一文化瑰宝。

以科技为桥梁,让千年文字“活”起来、文化传承“潮”起来。占地3000平方米的当涂县千字文数字馆,通过全息裸眼3D、AR互动、数字媒体3D交互等前沿技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生动还原《千字文》的诞生场景与历史脉络,使古籍文本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可共创的动态文化载体,不仅活化了《千字文》这一经典文化,也从多维度展示了《千字文》的丰富内涵,在虚实交融的场景中实现了“活态化”传承。

 

 

当涂千字文数字馆馆长 冯金城:习总书记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于这两创,在这个馆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当下的科技手段,根据当下孩子们的审读方式,以及科技发展的一些规律,我们运用了最先进的AR、MR以及大数据包,把千字文里面一些相关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我们的宗旨是把知识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孩子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沉浸式地进行体验,点亮孩子们知识的灯塔,由此而及打开孩子们的智慧大门。因此,我们就建设了这样一个高规格、高档次的,也是全国首家数字化的千字文数字馆。

为了全面活化《千字文》这一经典文化,从多维度展示《千字文》的丰富内涵,当涂千字文数字馆还紧扣教育功能,积极探索与学校思政课深度融合,设计分层级研学内容:针对小学生开发AR识字游戏,让“天地玄黄”跃入立体空间;为中学生打造虚拟历史剧场,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孔怀兄弟”的伦理内涵;大学生则可利用数字文献库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阶梯式教育模式,契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求。


马鞍山学院学生 李皓雅:因为从小听说了关于千字文的一些知识,了解了一些千字文的故事,然后今天来这边看到了千字文数字馆,感受到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感受到千字文从1000多年前穿越到我面前来,让我深受震撼。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想能够通过一些现代的手段,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科技与人文交织、历史与未来对话。当涂千字文数字馆的开馆,标志着当涂县传统文化传承迈入了数字化新纪元,为当涂增添了一张闪耀的文化名片,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实践范本。为了更好地发挥千字文数字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千字文数字馆将突出“文化+科技”的特色,设计符合中小学课程标准的研学线路,将千字文数字馆打造成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预计每年可接待研学观光人数12万人次。


当涂县文旅体局局长 杨桂明:千字文数字馆的开馆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千字文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能够带动周边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将为当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文化产业繁荣。

近年来,当涂县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先后获评中国最美县域”“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千字文数字馆的落成,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文旅业态。未来,当涂千字文数字馆还将继续聚焦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出元宇宙体验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向全国输送更多精品数字化课程,助力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马鞍山市旅行社协会副会长 叶连朋:当涂千字文数字馆正式开馆,不仅是当涂文旅发展的一件大事,更为我们全市的研学旅行和文旅融合,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这对我们旅行社而言,既是机遇也是责任,如何将这样的优质的资源转化为精品的线路,也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当涂、读懂当涂,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点。在此,也向广大游客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来到诗城当涂,在这里,你既能品味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壮阔,也能感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智慧,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责任编辑:何琴

安徽省当涂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